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

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

澳洲的文化

澳洲是一個由來自許多來自不同背景的民族所組成的國家,約有23%的人出生於其他國家,而超過四分之一人口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位出生於海外。共有來自超過140個以上國家的人們選擇成為澳洲公民。文化多元性已成為澳洲的一項國家特性,也是澳洲在面臨世界快速變遷的挑戰時,最重要的優勢之一。
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


景點位置 雪梨環型碼頭右前方岬角,與海灣大橋隔海相望。





適合族群 所有年齡族群
適宜季節 四季皆宜





建議裝備 照相機與浪漫休閒的好心情


景點介紹



緊鄰環型碼頭的雪梨歌劇院,是位於便利朗角(Bennelong point)的著名建築物,也是現代建築物的神話。
 歌劇院貝殼狀的建築靈感是來自於一瓣瓣的橘子,自1954年開工以來,歷經14年的施工,於1973年完工。它是澳洲歌劇、芭蕾舞、戲劇團和雪梨交響樂團的匯集表演之地和藝術文化中心。歌劇院建築物內有幾家餐廳和咖啡店。
 請向Showbiz訂座服務、雪梨歌劇院旅遊服務或Ticketek代理商查詢有關晚餐連表演套票。此外,亦有外語小冊子備索。






門票費用

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間在樓下大堂有導遊團。一小時的導遊團費用:成人$9澳元、兒童/學生$6澳元。


營業時間

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間開放導遊團參訪(聖誕日及復活節耶穌受難日休息)

雪梨歌劇院



1、 雪梨歌劇院(sydney opera house),澳大利亞的標誌性建築,自從建築師丁.烏特松用自然流暢的線條勾勒出她宛如天鵝般高雅的外形後,雪梨歌劇院便成為了澳洲,乃至世界上最著名 的歌劇院之一。不為世人所知的是,設計師烏特松不願因建設資金問題修改設計方案與州政府吵翻後,憤然辭職離開澳大利亞,再也沒有重登這塊大陸,至今沒有親 眼實地看看這座自己嘔心瀝血奉獻的聞名遐邇的建築奇跡。遺憾!





2、雪梨歌劇院聳立在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市貝尼朗岬角上,緊靠著世界著名的海港大橋的一塊小半島上,三面環海,南端與市內植物園和政府大廈遙遙相望。建 築造型新穎奇特、雄偉瑰麗,外形猶如一組揚帆出海的船隊,也象一枚枚屹立在海灘上的潔白大貝殼,與周圍海上景色渾然一體,富有詩意。





3、為興建這座歌劇院於1955年舉行國際建築設計競賽,從233個方案中選定丹麥建築師J.烏特松的設計。1966年烏特松辭去劇院總建築師職務,剩下的室內設計由澳大利亞建築師完成。





4、雪梨歌劇院1959年3月破土動工,歷時14年,耗資1億多澳元,1973年10月落成揭幕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專程前來剪綵。 





5、雪梨歌劇院建築總面積88258平方米,整個建築占地1.84公頃,長183米,寬118米,高67米,相當於20層樓的高度。它建在一座很高的混凝土平臺上。門前大臺階,寬90米,桃紅色花崗石鋪面。據說是當今世界上最大最長的室外水泥階梯。





6、烏 特松參加設計競賽方案過於簡略,後來在工程進行中遇到了一系列複雜而困難性技術課題。例如起初設想那些巨大的殼片是鋼筋混凝土殼體結構,經過深入研究後發 現,只能將每一個殼片劃分為一條條鋼筋混凝土的肋券,再分段預製,然後才能組合成整體。為了減少施工的困難,又將全部殼片改為同樣的曲革,使每一個殼片都 相當於假想半徑為76米的圓球表面的一部分。為研究和設計這些殼片的結構,用去8年時間,施工也費時3年多。工程預算700萬美元,實際費用達12000 萬美元。





7、雪梨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,聳立在一南北長186米、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。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,四對殼片成串 排列,三對朝北,一對朝南,內部是大音樂廳。第二組在地段東側,與第一組大致平行,形式相同而規模略小,內部是歌劇廳。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,規模最小, 由兩對殼片組成,裏面是餐廳。其他房間都巧妙地佈置在基座內。整個建築群的入口在南端,有寬97米的大臺階。車輛入口和停車場設在大臺階下麵。





  8、歌劇院整個分為三個部分:歌劇廳、音樂廳和貝尼朗餐廳。歌劇廳、音樂廳及休息廳並排而立,建在巨型花崗岩石基座上,各由4塊巍峨的大殼頂組成。這些 “貝殼”依次排列,前三個一個蓋著一個,面向海灣依抱,最後一個則背向海灣侍立,看上去很像是兩組打開蓋倒放著的蚌。高低不一的尖頂殼,外表用白格子釉磁 鋪蓋,在陽光照映下,遠遠望去,既象豎立著的貝殼,又象兩艘巨型白色帆船,飄揚在蔚藍色的海面上,故有“船帆屋頂劇院”之稱。那貝殼形尖屋頂,是由 2194塊每塊重15.3噸的彎曲形混凝土預製件,用鋼纜拉緊拼成的,外表覆蓋著105萬塊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磚。





9、殼體開口處旁邊另立的兩塊傾斜的小殼頂,形成一個大型的公共餐廳,名為貝尼朗餐廳,每天晚上接納6000人以上。其他各種活動場所設在底層基座之上。 劇院有話劇廳、電影廳、大型陳列廳和接待廳、5個排列廳、65個化粧室、圖書館、展覽館、演員食堂、咖啡館、酒吧間等大小廳室900多間。





  10、歌劇廳可容納1547名觀眾,內部陳設新穎、華麗、考究,為了避免在演出時牆壁反光,牆壁一律用暗光的夾板鑲成: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產的黃楊木和 樺木製成;彈簧椅蒙上紅色光滑的皮套。採用這樣的裝置,演出時可以有圓潤的音響效果。舞臺面積440平方米,有轉臺和升降臺。舞臺配有兩幅法國織造的毛料 華麗幕布。一幅圖案用紅、黃、粉紅3色構成,猶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,叫“日幕”;另一幅用深藍色、綠色、棕色組成,好象一彎新月隱掛雲端,稱“月幕”。舞 台燈光有200回路,由電腦控制。還裝有閉路電視,使舞臺監督對臺上、台下情況一目了然。音樂廳裝潢華麗,有2690個席位。





11、休息室設在殼體開口處,配有大片玻璃牆面,由2000多塊高4米,寬2.5米的法國製造的玻璃板鑲成,臨牆眺望,白天絢麗的悉尼灣風光一覽無遺;夜晚市內的萬家燈火,盡收眼底。   12、歌劇院規模宏大,陳設講究,演出頻繁,除耶誕節和耶穌受難日外,每天開放16小時,平均有10個不同的活動項目,可同時容納7000餘人。歌劇院已 成為澳大利亞最熱鬧的場所,旅遊者、觀眾從早到晚絡繹不絕。入夜,到這裏來的人,不只是看演出,還來貝尼朗餐廳吃飯和觀賞夜景。  





13、雪梨歌劇院設備完善,使用效果優良,是一座成功的音樂、戲劇演出建築。那些瀕臨水面的巨大的白色殼片群,像是海上的船帆,又如一簇簇盛開的花朵,在藍天、碧海、綠樹的襯映下,婀娜多姿,輕盈皎潔。這座建築已被視為世界的經典建築載入史冊。  





14、2003年4月,雪梨歌劇院設計大師烏特松先生獲2003普利策建築學獎。普力策獎是對烏特松和他的傑作的最終承認。被譽為建築學“諾貝爾獎”的普力策建築學獎(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)是專為在建築學上獨具想像力、非凡才幹和傑出奉獻的建築設計大師設立的。今年4月9日是烏特松先生85歲生日。普力策建築學獎的頒發是送給這位大師的最佳生日禮物。烏特松於1960年設計出在建築史上大放異彩的雪梨歌劇院方案。對於這位丹麥建築設計大師來說,這座白色風帆式的建築使他苦樂參半。1966年,在歌劇院 的施工過程中,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因財政困難為由要求烏特松修改設計方案,壓縮建築資金。但追求完美的烏特松無法接受州政府的意見,與州建築部長休斯吵翻之 後,辭職離開澳大利亞。後來的工程由澳大利亞建築設計師協助進行。雪梨歌劇院於1973年全面竣工。自離開之後,烏特松再也沒有重登這塊大陸,親眼看看這 座聞名遐邇的建築奇跡。普力策獎審查委員弗蘭克•格裏說,烏特松先生設計了一個超越時代、超越科技發展的建築奇跡。他不顧任何惡意攻擊和消極批評,堅持建造一座一改傳統風格的建築。皇家澳大利亞建築學院院長格萊漢姆•嘉恩說,烏特松先生的經歷表明,衝破世俗,把新的夢想帶進城市是極其困難的。普力策獎是對烏特松和他的傑作的最終承認。












出處
知識家


沒有留言: